荃灣大會堂之死

140. 我們會加快推動在政府用地落實「一地多用」的多層發展模式,善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供更多「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滿足社區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政府產業署會推動涉及跨部門設施的多層大樓項目。規劃署亦會收緊單一部門預留政府用地的做法,並按情況建議增加發展密度,善用政府土地的發展潛力。我已預留約二百二十億元推展首批「一地多用」發展項目,包括重建屯門診所、發展上環消防局旁的擬議救護站用地,以及整合荃灣市中心數塊政府用地。--《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演辭》

2月27日,陳茂波宣讀了預算案演辭後有政府消息人士放風,當中「整合荃灣市中心數塊政府用地」,其中一個構思是拆掉荃灣裁判法院建成新的文娛設施,然後拆掉荃灣大會堂。

公道一點說,這應算「重建」荃灣大會堂。

消息傳出,我的同溫層猶如核爆現場,怨聲載道卻又哀嚎遍野,因為這等於「香港最佳古典音樂場地」--荃灣大會堂演奏廳--被判死刑。

音樂界多年來一直希望政府再次興建音樂廳,對西九望穿秋水--結果西九的音樂廳未聞樓梯響,轉過頭就要保衛荃灣大會堂。在香港從事古典音樂工作,你的主要工作注定是跟政府周旋。

255702_219666888063239_5824642_n
荃灣大會堂演奏廳

預測代替品:又一個扇型多功能演藝廳

「先蓋個更新更大更好的才拆舊的,然後將土地物盡其用為社會帶來更大效益,有甚麼問題?原來音樂界文化界都這麼霸道!」

少年你太年輕了,沒有確實公佈任何細節就真心相信政府會蓋個「更新更大更好」的表演場地出來?我不說甚麼「語言偽術」了因為本來就不是正式從政府發放的資訊,我姑且假設新的場館一樣會有一個過千座的演藝設施,我敢說,以這個政府的作風,最後一定是近三十年興建得樂此不疲的扇型多功能「演藝廳」,不會是有利音樂演出的「演奏廳」。

這推測是有跡可尋。

目前康文署屬下十五個場館(不計伊館),真真正正符合古典音樂表演要求的場地就只有香港大會堂音樂廳、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不好的音樂廳仍是一個音樂廳)、荃灣大會堂演奏廳、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屯門大會堂演奏廳,就是四個中型加一個大型音樂廳--現實就是自從1989年香港文化中心落成開幕,康文署再沒有興建過「音樂廳」或「演奏廳」,只有一個又一個為了「人人有廳用」的多功能「演藝廳」。其餘的大中小場地,你當然可以夾硬用來演古典音樂,只是明知一定會把演出水平打折扣,用不用就自己衡量--既然「表演場地不足」,我等音樂人惟有一直「有得用照用」。

要萬用不要專用,是香港政府這三十年以來興建演藝場地的大方向。大量「總之有舞台有觀眾席」的所謂「劇場」、「演藝廳」充斥港九新界,多功能之餘卻是任何藝術界別也自有其角度大加撻划,順不得哥情也失嫂意。

別被「文化中心」這四個字欺騙,即將落成的東九龍文化中心也就只有一個1200座位演藝廳一個550座位劇場再加一堆排演場排練室,你要說它是加料的葵青劇院又可以,你要說它是另一個擴建後的高山劇場又可以,總之肯定不是另一個香港文化中心--香港文化中心可是擁有兩個各有專攻的大型場地(音樂廳+大劇院),再配以中小型場地各一,今天的東九龍文化中心只有一個中型場地作主要設施,又是扇型的多功能廳。

螢幕快照 2019-03-02 21.38.52
扇型觀眾席,很熟口面? (立法會 CB(2)407/14-15(03)號文件
螢幕快照 2019-03-02 21.38.23
你呃我唔到,緊係唔係葵青劇院啦,觀眾有路行架!(許李嚴建築事務有限公司

有口皆碑的場地

花這麼多篇幅談多功能廳就是要說明,按照政府以數字管治的作風,他們絕對夠膽在法院原址蓋一個猶如東九龍文化中心格局的「新界西文化中心」,裡面有座位相約而他們「認為」可以照顧各式需要的「演藝廳」,其他原有設施都有同等大小代替品包括在內就認為是等價交換功德完滿,大家應當滿意,然後隨手拆掉原來的荃灣大會堂。

但只看數字的政府官僚眼中只有座位數字、上座率、使用率….他們不會想到,他們正打算用一個平庸的演藝廳取代香港最好的音樂廳,這根本不是對等交換。

不得不佩服政府的眼光,想到重建政府設施換取空間,一出手就挑著一個業界最不想失去的優秀音樂表演場地:一個八十年代因緣際會建成擁有出色音效的音樂廳。在看不出政府有意願或能力造出同級或更好的代替品,這個音樂廳就被拿來開刀作「一地多用」樣板。

想當年,荃灣大會堂(1980)、沙田大會堂(1987)及屯門大會堂(1987)三大新界表演場地,都是以香港大會堂為靈感發展而成的「演奏廳+文娛廳+展覽廳」,三個大會堂的演奏廳都是最有利古典音樂演出的鞋盒式設計,機緣巧合下,荃灣大會堂音效為三者最佳,且更勝香港大會堂,多年來一直有「香港最佳古典音樂場地」美譽。直到近年才有港大花大錢找真正專家設計的李兆基大會堂在音效上可與之爭一日長短,但也僅止於音效上,談到後台配套,荃灣大會堂可是遠遠拋離李兆基大會堂!

在荃灣大會堂的演出者有口皆碑,也是本地製作的古典音樂唱片熱門場地,不少更行銷國際。

螢幕快照 2019-03-03 16.11.32
香港中樂團1989年由Philips製作及發行了兩張現場錄音專輯,此為其一
unnamed (3)
譚盾在Sony的《交響曲1997》專輯,香港管弦樂團的部份就是在荃灣大會堂錄音。

荃灣大會堂唯一的問題是宣傳得花更大氣力。直正識貨者當然懂得荃灣大會堂的好,可是為數不少的古典音樂觀眾一向「高逗」,只願意去香港文化中心與香港大會堂,港樂也不會給面子!但隨著荃灣大會堂周邊發展愈見蓬勃,又有天橋從港鐵站直達門口,這個宣傳問題有望分解,說不定可以隨沙田大會堂成為可以作「佛系宣傳」的寶地。

就在荃灣大會堂有望展開新一頁成為新的古典音樂聖地時,偏偏政府要來給它「降呢」,要取去一個出色音樂廳,然後換上一個甚麼都做不好的演藝廳,這樣的所謂「重建」明明不合理,但你從政府一貫的胡作非為,卻發現這是最有可能成真的結果。

在香港生活為甚麼要這麼苦?無時無刻都要顧著這個顧著那個不要被政府奪去?

政府靠得住?

我曾經為皇都戲院寫下一系列文章,又分析背境又動之以情,我知道還是有一絲希望也許不經意吸引到主事者的注意,那怕多渺茫,應該有一線生機,因為我知道另一面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這次面對政府這個國家機器,我也不知道除了發老脾還應該寫甚麼。明知道政府眼中只有數字,只有表面上的公平,他們認為不理水平多建硬件就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需要=使用率+上座率),從不關心如何照顧不同界別真正需要,只願做多功能演藝廳人人可(硬著頭皮)使用即可。

「有場俾你用就咪要求多多」,這是施捨,不是支持。

「重建」荃灣大會堂到底會「重建」成甚麼模樣仍是未知之數,全篇文章只是一個從政府往績作預測。也許,現實將會是政府將在法院原址新建一座比倫敦巴比勤中心或是紐約林肯中心更厲害的文化中心,裡面將有由世界一流團隊設計的一座頂級音樂廳、一座歌劇院、一個中型劇場、一個黑盒劇場,另設大型藝術圖書館及大量舞蹈、戲劇、音樂排練室…..Sorry,發夢無咁早,西九做不到在荃灣反而做得到?

最務實而最卑微的願望,就是即管在旁邊蓋你的綜合文娛藝術設施,荃灣大會堂如何改建也好,保留演奏廳繼續使用--這是仍然為香港市民服務的活的建築,這是活生生為香港音樂界貢獻的場地,這是三十九年來香港音樂發展的活見證,這是無數本地音樂家及樂團的搖籃。

不過想想林鄭五年前「難聽過粗口」的宣言,又想想後來故宮如何空降西九,你就知道今天說荃灣裁判法院加荃灣大會堂重建作「一地多用」是為了「增加文娛設施」,這番話會否實現本身已成疑問,事後一句「僅是目標實非承諾」政府就可以華麗轉身予取予攜。正是放風如吹水,一切風聲,只有一個「拆」字是真的。

荃灣大會堂是死定了。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