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與音符化作橋樑--演藝作曲系青少年創意音樂合作計劃之「畫.音.動」

「2017年7月,也就是一年前,演藝學院開設創意合作計劃基金,鼓勵老師、學生、畢業生等籌辦藝術計劃,與不同範籌組織聯合製作演出。我就與我同在青少年音樂課程任教的伍巧怡老師及曾耀君老師還有畢業生龐倩渝討論,最後成果是包括六項活動的『演藝作曲系青少年創意合作計劃』,當中包括了與特殊學校合作的『畫.音.動』。」就是這次機會,讓在青少年音樂課程任教的香港演藝學院作曲講師李嘉怡想到,將她在演藝學院的作曲學生與賽馬會匡智學校及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的學生透過創作連結在一起。

IMG_2779

「創作可以啟發不同想法,年輕作曲學生一般創作自由度大,喜歡寫甚麼就甚麼,或是為了參加比賽都在展示技巧,反而有指定題材或特定需要的功能音樂(functional music)方面就未有很多機會發揮,例如廣告音樂之類。其實創作功能音樂也可以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多練習也能對未來作曲事業有幫助。我想過用一些小朋友題材來引導他們,看看他們可以做到甚麼。所以也試過讓學生為圖畫故事書配樂作為功課,在課堂上把故事書交給同學配樂。」在構思合作計劃時,李嘉怡認為除了給予學生實習機會,也應藉此機會讓同學認識社會責任,就想到把這項課堂習作擴展成與其他學校合作的創作計劃:「起初想到找一般中小學合作,把他們的學生圖畫作品配上音樂。但細心一想如果以特殊學校學生的畫作為根基,因著環境和思考方式不同,也許更能互相刺激,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決定跟特殊學校合作。一問之下就得到很好的反應,校方都躍躍欲試,很想合作。」

IMG_2709 (1)
(左起)李嘉怡及學生楊凱晴、余梓朗

「以前的習作都是四至五堂就完成,今次則有更多事情要兼顧。」計劃展開,才發覺當初有不少一廂情願:「最初想特殊生創作圖畫故事給我們配音樂,但原來這並不可行,因為特殊生在表達自己方面未必得心應手。在藝術表達上他們更擅長模仿,例如當老師給他們一個題目繪畫,全班畫出來的都會很相近,但在顏色或是光暗等細節上卻能展現差異。與學校老師商討後,決定由他們畫圖畫,我們的同學根據圖畫創作故事及音樂。」

IMG_2774

在李嘉怡帶領下,十二位作曲學生創作了十二部作品--四部來自賽馬會匡智學校、八部來自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先後於7月6日及7月11日在兩家學校在畫作原作者面前演出,由作曲者親自講故事,播放配上預錄音樂的簡單動畫,並以電子裝置即場控制部份聲效重播。而每首作品演出之前,作曲者也會邀請特殊生試玩那些電子裝置:「青少年課程包含的電子音樂內容不太多,一般不會用到效果感應這般複雜。今次在曾耀君老師指導下,同學有了機會嘗試製作電子音樂。」一眾作曲學生將一件件玩具變成感應器,成為作品所需的「樂器」。儘管只是很簡單的「觸碰>電腦發聲」,特殊生也玩得興高采烈。

IMG_2771

特殊學校在香港都是不被看見,那怕位處鬧市,普羅大眾都是不聞不問。這次讓少年作曲學生與特殊學校學生合作,就如把兩個互不往來的世界搭出一道橋樑,從而看見對方,李嘉怡對今次計劃成果感到非常欣喜:「效果是雙贏的,特別高興是特殊學校的同學,他們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音樂故事都很興奮,在音樂會都很投入。校方的回應都很正面,做完第一場校長還特別跟我們說很難得見到同學都能專心投入看完整場音樂會。第二場的回應也說這種合作很有教育意義。我也很期待未來能再合作。」

IMG_2773

「至於對演藝的同學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歷。意外地他們參加這次計劃都顯得特別盡責!以前有少部份學生有時會躲懶,心想功課做得不夠好最壞打算不就演出前抽起;但今次卻看到大家都很堅持作品一定得好好完成,甚至好些演出時不在香港無法參與的同學,也能好好交帶工作給組員讓演出順利舉行。在資源不算充裕的環境下他們都很合作,也樂意凡事親力親為,相信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很好的體驗。至於本科生來說他們都覺得能有所發揮,而且他們從來都不會這樣呈現自己的作品,在面對特殊學校學生要用不一樣的形式不一樣語氣講故事介紹自己的作品,都是特別的經歷。在音樂藝術上,這是對同學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啟發。」藝術創作從來不只是技藝的運用,創作者心之所繫也非常重要。也許這次計劃對一眾青年作曲學生來說,練習技巧還是次要,心靈的啟發才是最重要。

IMG_2777

====

演藝作曲系青少年創意音樂合作計劃之「畫.音.動」作品一覽:

青少年音樂課程學生作品

《Matilda》
音樂/影片製作:陳熙霖

《香港~我家》
音樂/影片製作:賴頌軒

《三個孩子的故事》
音樂/影片製作:林浩山

《真美》
音樂/影片製作:伍亮恆

《七彩幻想》
音樂/影片製作:吳雨松

《你我大不同》
音樂/影片製作:伍慧恆

《四季》
音樂/影片製作:楊皓雲

《星際爭霸》
音樂/影片製作:黃頌熙

本科生作品

《安迪夢遊仙境》
音樂/影片製作:鄧澤恩

《變身典禮》
音樂/影片製作:楊凱晴

《離島邊到黎?》
音樂/影片製作:余梓朗

校友作品

《小魚小姐與牛牛先生》
音樂:林詠嘉
影片製作:謝琬珊

 

對「色彩與音符化作橋樑--演藝作曲系青少年創意音樂合作計劃之「畫.音.動」」的想法

迴響已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