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香港學校音樂節合唱比賽自選曲統計 (十年計劃第一年)

(2017/05/12修訂)

前言

對不少香港人來說,他們的合唱生涯就是被挑選入合唱團,花半年時間練兩首歌參賽。最後除了賽果,歌名與作曲家都忘記得一乾二淨,然後中學畢業後成世也不再唱合唱。

因為工作關係同事早前發了一個無聊截圖激發了我的考據癖:出於非理性的好奇心,我將今年(2017)第69屆香港學校音樂節所有合唱項目(教堂音樂只有指定曲除外)之指定曲目(41首)及自選曲目(包括重覆共529首)紀錄下來並整理,看看到底今時今日學校音樂老師在教我們的莘莘學子唱甚麼歌。

17078039_10158343366915054_836326677_n
就是這個截圖…..害我花了八小時整理資料

然後,我製作了一個公開問卷問了九條問題,以選擇題形式看看有多少網友能真正掌握「學界潮流」(可供選擇答案都是統計排名前列)。結果38人回答,無人全中!

就讓我揭曉答案作為本年度的統計報告吧。

我打算持續十年,看看箇中趨勢。至於有何用處?我不知道--為了「用處」而做考據就不算「癖」啦!

(整理資料花了八小時。可是寫這篇文及分析資料又多花了廿四小時……)

2017年數據蒐集概況

暫收錄如下,歡迎各界核對並指正。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ZhhybMp48zkSwswolmwUven6hFcUv8qvYADmcgs8idM/edit?usp=sharing

歌曲、作曲、編曲名稱均作一定修改而非依足音樂節網站所載,目的或為更正糾錯,或為方便搜尋及排列。

整理早期本來將教堂音樂(81-84、86-89)排除在外,因為該等組別只有指定曲,而我最初的目標是音樂老師讓學生唱甚麼歌,但反覆思考後還是認為應該納入,因為這終究是學生唱過的歌,對學生的品味及視野的建立還是有影響。所以最後試算表紀錄了49首指定曲目。

9+2條問題

1)哪一位作曲家獲最多小學隊伍選唱他/她的作品?

網友猜想:何崇志(14人)Don Besig(11人)Greg Gilpin(6人)

答案(首三位):Greg Gilpin(9家);第二位是Don Besig與Andy Beck(各8家),全是美國人。中文組別之中最多確是何崇志(6家)。

about_pic_2007s
Greg Gilpin (b. 1964)

2)哪一位外國作曲家獲最多中學隊伍選唱他/她的作品?

網友猜想:John Rutter(16人)Z Randall Stroope(8人)Mark Hayes(7人)

答案(首三位):Z Randall Stroope(11家);第二位是Don Besig(9家);第三位是Mark Hayes、Mary Donnelly & George L.O. Strid、John Rutter及Sally K. Albrecht(各7家)。除了John Rutter是英國人,全是美國人。

stroopebiopic
Z Randall Stroope (b. 1953)

 3)哪一位華人作曲家獲最多中學隊伍選唱他/她的作品?

網友猜想:黃友棣(19人)周鑫泉(10人)何崇志(5人)

答案(首三位):周鑫泉(14家);第二位是張以達(9家);第三位是何崇志與黃友棣(各6家)。周鑫泉如何成為本年度最受中學歡迎華人作曲家?第6題有分曉。

螢幕快照 2017-04-26 上午6.14.14
周鑫泉

4)哪一首歌獲最多小學隊伍選唱?

網友猜想:卡爾奈克《庫斯克郵車》(10人)麥其拉爾《牧童之歌》(6人)Greg Gilpil《Whisper》及譚佩芬《萬變生機》(各5人)

答案(首三位):卡爾奈克《庫斯克郵車》(5家);第二位是Greg Gilpin《Whisper》、譚佩芬《萬變生機》、  Andy Beck《Firefly》及麥其拉爾《牧童之歌》(各4家)。

從一項統計發現了兩首很有趣的歌:
-卡爾奈克《庫斯克郵車》-原曲是德國作曲家Hermann Necke的Csikós Post。不知何故作曲家的名字譯成了「卡爾奈克」,又,稍作調查後,懷疑「郵車」是超譯得來的主題,他日有空會繼續深入研究;
-麥其拉爾《牧童之歌》-我非常希望有人能告訴我此曲原曲是甚麼,「麥其拉爾」是誰。

兩首變成中文歌身世就含糊不清的歌曲,竟然是最受歡迎的歌曲,筆者很想知道老師怎樣為學生介紹這兩首歌。還是覺得都是小學生不用這麼深入?

5)哪一首外語歌獲最多中學隊伍選演?

網友猜想:John Rutter《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24人)Cy Coleman/Richard Branes arr.《Rhyhtm of Life》(7人)Thomas Morley《Now is Month of Maying》(6人)

答案(首三位):Cy Coleman/Richard Branes arr.《Rhyhtm of Life》(6家)第二位是John Rutter《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Thomas Morley《Now is Month of Maying》(各4家)。Cy Coleman是美國人,John Rutter與Thomas Morley是英國人。

6)哪一首中文歌獲最多中學隊伍選唱?

網友猜想:周鑫泉《雪花的快樂》(21人)何崇志《只有和聲》(10人)張以達《採茶》(6人)

答案(首三位):周鑫泉《雪花的快樂》(10家);第二位是何崇志《只有和聲》(4家);第三位是張以達《採茶》(3家)。所以周鑫泉之所以最受中學歡迎,是因為她的《雪花的快樂》最受中學歡迎,而且是瘋狂地受歡迎!

7)哪位作曲家獲最多隊伍選唱他/她的作品?

網友猜想:John Rutter(13人)周鑫泉(9人)黃友棣(7人)

答案(首三位):Don Besig(16家);第二位是Greg Gilpin(15家)第三位是Andy Beck及周鑫泉(各14家),三位外國作曲家都是美國人。

us
Don Besig (b.1936),你唱過他的Flying Free嗎?

8)哪位作曲家最多作品獲選唱?

網友猜想:John Rutter(10人)黃友棣(9人)Mark Hayes(4人)

答案(首三位):Z Randall Stroope及Jay Althouse(各9首);第二位是Don Besig、Greg Gilpin及何崇志(各8首);第三位是Andy Beck、John Rutter、Sally K. Albrecht及黃友棣(各7首)。九位作曲家上榜,六位是美國人,一位是英國人。

jayalthouse
Jay Althouse (b.1951)

從第7、8題的網友猜想看到,「mu fest唔係唱John Rutter就係黃友棣」仍是香港合唱愛好者心目中的「常識」,但數據告訴我們,兩人的影響力雖在但已大不如前。中文歌方面,值得留意有12家中小學選唱了張以達6首作品,也是廣受歡迎。

9)哪一首歌獲最多隊伍選唱?

網友猜想:周鑫泉《雪花的快樂》(16人)John Rutter《For the Beauty of the Earth》(11人)何崇志《只有和聲》(3人)

答案(首三位):周鑫泉《雪花的快樂》(10家);第二位是Cy Coleman/Richard Barnes arr.《Rhythm of Life》及卡爾奈克《庫斯克郵車》(各7家);第三位是Andy Beck《Firefly》(6家)。你看,周鑫泉《雪花的快樂》可是冠絕本年音樂節!

*還有兩條我關心的題目,只是很難化成趣味問題而沒有放進問卷,容我在此自問自答:

10)有多少香港作曲家合共多少作品(創作及改編)獲選唱?

24位共46首。不少作品是為參賽而作。

歌名 作曲 編曲 演唱學校數目
悠悠的風 Johannes Brahms 何崇志 1
我唱出了世界的聲音 伍卓賢 4
豆芽國 伍卓賢 2
健康運動會 何子茵 1
只有和聲 何崇志 5
望夫山 何崇志 1
望夫山的童話 何崇志 1
話我知 何崇志 1
謝謝天父 何崇志 1
購物天堂 何崇志 1
韻樂共流 何崇志 1
全賴愛 曾葉發 1
Piano 李偉安 1
假如世界沒有聲音 李偉安 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李唯德 1
人算什麼 李道正 1
滿江紅 林聲翕 1
祝福 林聲翕 1
情願 梁祐彰 1
來仔細欣賞 王冠聰 李偉安 1
來仔細欣賞 王冠聰 2
妙韻仙音 葉賜光 1
山野間 葉賜光 2
漁歌 葉賜光 何子茵 1
父母恩 許冠傑 陳健華 1
烽雲嘯 (滿江紅二首) 謝基信 1
雁之旅 謝基信 1
萬變生機 譚佩芬 4
故事從熊仔開始 譚家樹 1
徐詩二首 陳偉光 1
秋夜 陳偉光 1
十三月 陳家曦 1
盛夏 陳家曦 1
喇叭花 陳崇泰 1
戀歌 陳永華 1
小朋友放假 陳錦標 1
寒夜 黃友棣 陳功雄 1
蜘蛛 黃友棣 1
遺忘 黃友棣 2
雞公仔 黃友棣 1
西螺大橋 黃御行 1
給我一刻鐘 黃芷筠 3
學校生活樂趣多 黎小田 3
在那銀色的月光下 黃友棣 1
玫瑰花兒為誰開 黃友棣 1
鳳陽花鼓 黃友棣 1

11)有多少香港的原創或改編粵語歌曲?

22首,佔香港作品47%,佔中文作品(共120首)18.3%。

儘管純粹將外國作品填上翻譯歌詞不在此列,但何崇志改編布拉姆斯的《悠悠的風》在此仍算作「香港的粵語歌曲」因為這確是重新編曲。

粵語自選曲有19首由小學選唱,1首由中學選唱,2首在中小學均有選唱--很明顯粵語歌的存在意義就是讓小學老師不用為教導歌詞粗心。

外語歌曲的「國藉」

大家都會發現最受歡迎的作曲家或是最受歡迎的外語作品大都來自美國,只有John Rutter一位英國作曲家能上榜(Thomas Morley單靠牧歌組別才上榜意義不大)。那麼宏觀地看347首由188位/組可辨認的作曲家(老師填錯或協會入錯十常八九)創作或編曲的外語自選曲呢?美國作曲家確是佔大多數,總共124位/組,達66%。

排第二是英國,有26位(13.8%,才美國作曲家總數五份一多一點),但這是靠牧歌組別的11位(有6個Thomas 3個John…)16-17世紀作曲家帶挈,扣除牧歌組別其實只有15位。排第三的是加拿大,共9位(4.8%)。至於排第四的居然是匈牙利,共7位(3.7%)。

英美加三國排頭,原因非常明顯:外語歌大都唱英文歌!而美國作品又是最易接觸得到--數數你熟悉的合唱作品出版社以及慣常網購樂譜的網站來自哪裡?音樂節外語自選曲由美國作曲家佔過半也就理所當然。但是,這對學生是好事嗎?

其他國家羅列如下:

3位
奧地利(海頓、莫扎特、舒伯特)
法國(只有一首是法文……牧歌帶挈)
意大利(又是牧歌帶挈)
日本(松下耕有六首作品呢)
挪威(從元老級的Knut Nystedt到新晉Kim Andre Arnesen,後者有四首作品獲選唱;還有Secret Garden的Rolf Lovland….當然是因為You Raise Me Up

2位
阿根庭(其實只有一首Libertango,作曲Astor Piazzolla及編曲Oscar Escalada都是阿根庭人)
芬蘭(Jaakko Mantyjarvi只有一家學校挑了一首El Hambo
德國(神劇豈能不唱孟德爾遜)
印尼(Agustinus Bambang Jusana與Ivan Yohan)

1位
澳洲(Stephen Leek只有一家學校挑了一首Ngana
捷克(Otmar Macha)
拉脫維亞(Ēriks Ešenvald只有一家學校挑了一首Northern Lights
立陶宛(Vytautas Miškinis……如果有Arvo Pärt就集齊波羅的海三國了)
新加坡(Darius Lim)
西班牙(Josu Elberdin)
瑞典(其實是ABBA)
瑞士 (Ivo Antognini)
還有…..香港!(李偉安!)

至於中文歌,撇除翻譯歌曲,也有來自外國作曲家的作品:新加坡的吳多才就有三首中文作品獲選唱,都是早年受本地學校委約創作的作品。

有關指定曲的數字

撇除教堂音樂共47個組別設指定曲,合共41首指定曲,當中有22首外文歌,19首中文歌。

最多獲選為指定曲之作曲家依次為Ralph Vaughan Williams(3首)、劉雪庵與林聲翕(各2首)。而中文作品全為國語演唱,當中香港作曲家作品共4首,3位作曲家僅羅炳良一人為土生土長。

對一個曾經要求參賽者用國語演唱台語及客語指定曲的比賽單位在推廣本地音樂方面實在不應抱任何幻想。

歌名 作曲 編曲
圍爐曲 林聲翕
昆陽雷雨 林聲翕
紅綵妹妹 綏遠民歌 羅炳良
紅豆詞 劉雪庵 黃友棣

統計完畢,明年再見。


附:聯校音樂大賽之指定曲

我有留意到香港聯校音樂協會舉辦之聯校音樂大賽自2014年開辦合唱比賽,唯該比賽只有二選一之指定曲,2017年曲目是:

小學合唱初級組
葉賜光:每一個也重要
Anna Laura Page (arr.) 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

小學合唱高級組
司徒抗:我的根啊在中國
John Lennon (Audrey Snyder arr.): Imagine

中學合唱初級組
何崇志:望夫山
Sally K Albrecht: Sing Gloria!

中學合唱高級組
伍卓賢:豆芽國
Dave and Jean Perry: By the Waters

-四個組別都是一中一英;
-四首中文歌有三首是香港作曲家作品,而且三首都是粵語歌;
-然而,四個組別選曲都是同聲合唱作品,只有中學合唱高級組《By the Waters》一首可選擇SAB,即是混聲合唱的話就只有這一首;
-只是八首歌,已經有錯字以及格式不統一(其實很統一,所有作曲編曲一律稱為編曲……),深具香港學校音樂節風範!


本文或於不同媒體轉載,或有更新修正未及更新所有傳媒,最新版本以 https://leonchu.net/2017/04/26/20170426/ 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