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關係無法欣賞港樂《指環》第一部《萊恩的黃金》,唯有從官網下載電子版場刊細讀,「讀左當睇左」。
看過了故事大綱,還有如《TVB周刊》介紹新劇的人物關係圖,很本土但其實十分有效的介紹方法,特別是華格納這部枝節繁瑣的鉅構,對觀眾很有幫助。
周生生這次是音樂會的「指環贊助」,好一個絕配的冠名贊助拍檔!於是乎廣告必不可少,一看廣告,更發現有周邊商品,所有販賣收入撥歸樂團發展之用,正想讚嘆樂團與贊助商合作的手法愈見高明及深入時,再看清楚⋯⋯甚麼?指環頸鏈?
「頸鍊分別設有男裝與女裝,以便作出各種配襯,並與至親分享」看到廣告這一句我的思緒立即回到第四場的劇情簡介:
「胡坦從阿爾貝里手上把指環奪去,而阿爾貝里則咒詛指環,任何人帶上它都必然死亡滅絕⋯⋯大地之神艾爾達突然出現,忠告胡坦放棄指環,於是他不情願地遞上指環。指環交到巨人手上後,咒詛立即奏效,巨人互相爭奪打鬥,最後法夫納把法索特殺掉。」
然後再跳到第一場講述指環來歷部份:
「仙子說,只有捨棄愛情的人才能獲得黃金,同時也洩露了黃金蘊藏的無窮力量,由它所打造的指環能主宰世界。阿爾貝里被戲弄後放棄了追逐仙子,他宣告捨棄愛情,並趁仙子一時鬆懈,把萊茵河黃金偷去。」
當歌劇中的指環既須要擁有者忘情棄愛方能發揮力量,然後又被鑄造者詛咒戴者必死,《萊恩的黃金》首位詛咒受害人法索特正是被親兄弟法夫納所殺⋯⋯看到廣告那句「與至親分享」也實在不知如何反應是好。
其實《魔戒三部曲》也有推出仿製至尊魔戒收藏品,由普通金屬到貴金屬製作也有,豐儉由人。可是托爾金筆下的至尊魔戒未至於戴者必死這麼「邪門」吧?(想想咕嚕保管了魔戒幾年?)
退一步來說,說這條指環頸鏈只是「一隻紀念是次《萊恩的黃金》演出的紀念品」,而不是劇中指環也未嘗不可——華格納的確沒有說過阿爾貝里打造出來的指環是18K玫瑰金與黃金雙圈設計,刻有「Das Rheingold」字眼,可是,如果無意影射劇中指環,那幹嘛要造指環頸鏈?女友說周生生如果做過研究知道故事後沒理由這樣做,但人家網站寫明「配合香港管弦樂團的精彩演譯,攜手道出金色指環的故事」,應該知道⋯⋯吧?
正如部落格《Classical Iconoclast》寫道:「Because these rings are being made for an honourable, charitable cause, they won’t be cursed. Brünnhilde would approve, as will the Rhinemaidens」,這隻多附在頸鏈的指環當然沒有咒語,但我很好奇誰會有興趣購買?華格納迷嗎?我身邊的華格納迷無一有興趣,有友人說只要熟悉故事的人恐怕會對這頸鏈敬謝不敏。一般市民?我想幾千元價位周生生有更漂亮選擇。
土壤不同吧?台灣國家交響樂團2006年以兩個周末完成全套指環,推出的周邊商品是一本介紹華格納及《指環》的專書:《華格納尼貝龍指環—愛情與權力的世紀之謎》,我們卻有這個盛惠三千三(女裝)或四千四百八用來贊助樂團的指環頸鏈。對樂團來說只能引來樂迷哭笑不得,又不見得引起非樂迷對樂團或是音樂興趣,對金行來說總算在不熟悉故事的普羅大眾眼中賺了「資助文化活動」的名號,想出如此點子,不見得如Classical Iconoclast的作者所言「marketing genius」吧——電影《食神》裡那個「刻骨銘心骨頭鏈墜」至少經史提芬.周開光啊!但至少,跟食神一樣,「估你唔到」。
不過,作為飾物題材,有些西人總是百無禁忌:
http://www.ebay.com/itm/New-Tungsten-jewelry-richard-wagner-die-der-ring-DES-NIBELUNGEN-necklace-pendant-/251495743369
http://www.amazon.co.uk/Tanboo-Richard-Nibelungen-Tungsten-Jewelry/dp/B00GAR7MW6
————————
2015年從新寫了三篇,三篇也跟港樂有開,此料不及——沒辦法,由細睇到大,當然想佢繼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