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戲班的「去國立」事件發生一年多之後,康文署今年為音樂事務處四十周年舉辦的展覽,有人發現剪報圖片上報眉的「民國」年份均被刪去,再次鬧出風波。康文署後來解釋純粹出於版面設計上的考慮並為之道歉。
於是我幻想到以下的情境:
* * *
平面設計師正在處理《華橋日報》剪報……
「唔要『華僑教育』四個字?哦……」
「突左個『六十六年』?咁你要cut走果個位係咁架喎……有西曆都睇得出份報紙幾時?哦,捽走佢囉。」
輪到《工商日報》……
「你想要邊篇啊?下面果篇?睇睇先…..嘩,佢散落四周我有排搞,逐格corp完又要砌翻埋…..咩話?要埋上面個日期?哦……」
「想見到星期三?唔放大得架,會爆格仔架…..咁移過D俾你囉。」
「我夠睇到又突左個『六十六年』啦…..咁你要星期三啊嘛,再過d啦咁。」
「喂,避唔到架喎,一係唔好要星期三靠右對齊就得…..哦,係都要星期三,咁執走佢囉。」
* * *
其實,不要貪那報眉,就不會惹人口實,下面的表達方法很失禮麼?

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