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6樂季巡禮(三之一) – 新加坡交響樂團
2015/16樂季巡禮(三之二) – 馬來西亞愛樂樂團
作者按:寫著寫著,這系列都已經不是樂季介紹,而是樂團介紹。但三個團都是好的借鑑,各有地方值得學習,更多是應該避免。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台灣的教育部在八十年代先後建立了三個音樂團體,1984年的國立藝專實驗國樂團(現稱臺灣國樂團)、1985年的國立實驗合唱團(名字沿用至今)、1986年的聯合實驗管弦樂團--當中的聯合實驗管弦樂團,就是本篇主角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的前身。
要說名字,NSO的名字已是一段故事。開始時儘管由教育部成立,但樂團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代管。1994年,樂團改為由管理國家音樂廳與國家戲劇院的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代管,名字改為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2002年再更名為國家交響樂團,沿用至今,但要到2005年,樂團才正式脫離教育部,歸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旗下成為正式的附設樂團。但故事仍未完結!
2007年,NSO海外巡演,到新加坡的濱海藝術中心及吉隆坡的馬來西亞國油管弦樂廳演出(之前兩集SSO與MPO的地盤….呵呵),可是因為「你懂的」原因(寫完才想到,我們此岸的人「懂」的與對岸的人「懂」的可能是不同的原因,大家各自參透吧),改了「Philharmonia Taiwan」(台灣愛樂)的「藝名」。到了2011年,正式將國外使用的英文別名訂定為「Taiwan Philharmonic」(翻成中文同樣是台灣愛樂),與「國家交響樂團」及「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同時使用。而到了2014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組成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NSO也隨之成為其附設團隊。
(按:三隊教育部樂團今天命運各有不同。臺灣國樂團現隸屬國立臺灣傳統藝術中心,現任音樂總監是閻惠昌,只有國立實驗合唱團仍然隸屬教育部,音樂總監從缺…..)
關於歷任音樂總監,林采韻在樂團25周所寫的專文有詳細介紹,不贅。但關於創團指揮艾科卡(Gérard Akoka,1986-1990常任指揮),大家可看這篇2002年他應時任音樂總監簡文彬邀請當客席指揮的報道,可見艾科卡當年的暴君式領導,讓這初生樂團一度為台灣樂壇帶來希望,只是後來經歷種種人事與奇怪的管理問題,樂團發展遇上困難。改名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後兩年,甚至在改引來立法委員為樂團的管治混亂舉辦公聽會!
不過,經歷幾位音樂總監林望傑(1998-2001)、簡文彬(2001-2007)、Gunther Herbig(2007-2010,只擔任藝術顧問)及呂紹嘉(2010-),以及2005年改制後首位執行長邱瑗的領導下(她的前任平珩只是暫代一年),樂團已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樂團,而且與SSO及MPO不同,NSO超過九成的團員都是台灣本土培養的音樂家!筆者曾訪問過邱瑗,她笑稱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從外國聘請樂師,又舉例說來自瑞典的長笛首席安德石(Anders Norell)都是因為當了台灣女婿才投考NSO。但筆者更傾向相信,台灣的管弦樂手培訓,已到了跟日韓一樣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步。再看客席音樂家的名,本地人比例之多,遠超SSO與MPO,更不用說跟MPO一樣的港樂……啊…..筆者是指只有一位本地客席音樂家這一點,沒有其他意思。
不說不知,樂團裡有兩位「香港」樂手,長號副首席邵恆發是土生土長香港人,赴美深造成為首位獲長號演奏碩士的華人,隨後加入國家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熊士蘭生於內地,1974來港即加入港樂,憑17歲之齡成為樂團最年輕樂手兼唯二女樂手之一,兩年後赴美升學,1987年加入NSO至今,可算是兩個樂團的開國功臣。除了兩位,當然也不能忘記港樂的第一副首席梁建楓,在1993-1999是NSO的第一副首席呢。
這是焦元溥文集嗎?(Hung, 2015)
NSO的樂季小冊子份量驚人,厚達146頁!皆因它有其他樂團的樂季小冊子所沒有的內容:多達11篇的導賞文章!而音樂總監、桂冠指揮、樂團及兩位駐團音樂家(作曲家黃若與鋼琴家白建宇),都各自另有專題文章或專訪合共5篇。而這16篇長文,有6篇是樂團音樂諮詢焦元溥所寫,難怪樂評人洪思行看過之後不禁在Facebook上說:「這是焦元溥文集嗎?」。而小冊子後部也載有客席藝術家的簡歷,非常詳盡。
在讀這本小冊子最令筆者眼前一亮的,不是那簡潔而帥氣的排版(中文排版就是台灣能做到這份氣質,香港不行,大陸更不行),而是他們連語韻指導(diction coach)也名列在演出陣容之中,就憑這一點,看到樂團對藝術的尊重。
如果到台灣的旅費跟到銅鑼灣一樣……
偉大-開季音樂會II
2015/10/2 Fri 19:30 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管風琴/Christian Schmit
黃若:《化變》
FRANZ LISZT/MARCEL DUPRE: Ad nos, ad salutarem, fantasia and fugue
FRANZ SCHUBERT: Symphony, D.944, C major, The Great
挑這一場很簡單,舒伯特的《偉大》交響曲是筆者的最愛。另外黃若的管弦樂也是吸引。四年前中國年青作曲家黃若的名字憑著歌劇《中山逸仙》而出現在香港樂迷面前,可是自始之後就從香港舞台消聲匿跡。簡文彬去年指揮過NSO演出他的《玄黃》,今年更成了駐團音樂家,黃若終於在台灣找到了知音。
白建宇&NSO-火之詩
2015/11/29 Sun 19:30 國家音樂廳
指揮/呂紹嘉
鋼琴/白建宇
國立實驗合唱團
IGOR STRAVINSKY: Feu d’artifice, Op. 4
ALEXANDER SCRIABIN: Piano Concerto, Op. 20, F-sharp minor
ALEXANDER SCRIABIN: Prometheus: The Poem of Fire, Op. 60
IGOR STRAVINSKY: The Firebird Suite (1919 version)
另一位駐團音樂家,韓國鋼琴大師白建宇演奏兩首史嘉爾亞賓為鋼琴與樂隊而寫的作品:鋼琴協奏曲與《普羅米修斯:火之詩》,後者是動用到合唱團的詭異之作。大師演繹,機會難得。
赫比希與NSO
2015/12/17 Thur 19:30
指揮/Günther Herbig
FRANZ SCHUBERT: Symphony No.6, D. 589, C major
ANTON BRUCKNER: Symphony No.3, D Minor
當年從港樂的馬勒第一認識到樂團桂冠指揮Günther Herbig,也知道他對德奧作品有獨到心得。與一班早有默契且對他尊敬有加的NSO樂手合作,他的布魯克納第三值得期待。
仲夏夜之夢
2015/12/31 Thur 22:00
2016/1/1 Fri 19:30
指揮/張尹芳
劇本統籌/焦元溥
戲劇統籌/石佩玉
朗讀/張艾嘉
女高音/林慈音
次女高音/翁若珮
東吳大學音樂系合唱團
合唱指導/林舉嫻
語韻指導/郎祖筠
飛人集社劇團
FELIX MENDELSSOHN: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complete)
近幾年NSO都有真正跨年音樂會的習慣:說真正,是因為音樂會都在除夕夜十點開始,陪觀眾在音樂廳內倒數!這次是足本《仲夏夜之夢》,還要配上簡化的莎翁原著。但其實看到三個字就已經不用再猶疑:張-艾-嘉!
馬勒第六
2016/3/4 Fri 19:30
指揮/呂紹嘉
朗讀/蔡柏璋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
語韻指導/魏樂富(Rolf-Peter Wille)
ARNOLD SCHOENBERG: A Survivor from Warsaw, Op. 46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6, A minor
呂紹嘉的馬勒筆者現場只看過第八,震憾畫面仍然瀝瀝在目,他的第六當然也令人好奇。上半場是荀伯克《華沙幸存者》,有台灣頂尖男聲合唱團拉縴人合作--想來以此曲配《悲劇》,也是怡當!
賈維與NSO
2016/4/22 Fri. 19:30
指揮/Neeme Jarvi
FRANZ HAYDN: Symphony No.88, G major
JOHANNES BRAHMS: Handel Variations, Op. 24 (orch. E. Rubbra)
SERGEI RACHMANINOFF: Symphony No.3, Op. 44, A minor
老賈維環遊三團,與NSO一場沒有獨奏,平心而論曲目最吸引是MPO那一場(Glazunov第五),但這場有拉赫曼尼諾夫第三,也好過SSO用韓德爾變奏曲做壓軸……不過算吧,他直頭不來香港,沒有甚麼好評。
羅許德茲特溫斯基與NSO
2016/6/18 Sat 19:30
指揮/Gennady Rozhdestvensky
鋼琴/Viktoria Postnikova
SERGEI RACHMANINOFF: Cappriccio on Gipsy Themes Op. 12
SERGEI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4, Op. 40, G minor
DMITRI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6, Op.54, B minor
二月到新加坡演出後,六月才到台灣。「拉四」「蕭六」,說是挑戰台灣觀眾,不如說是借大師夫妻檔名氣推介滄海遺珠--從小冊子你就見到這樂團是多費勁想樂迷在音樂知識上發掘下去吧?
可惜去台灣的價錢比去銅鑼灣貴很多,我是不可能盡看這些音樂會。不要緊,他們今年的兩岸巡演會來香港:2015/11/1,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呂紹嘉指揮,嚴俊傑獨奏!新鮮出爐柴可夫斯基大賽銀獎(金獎從缺)得主曾宇謙則會在台中場次演出。
P.S. 三之三,完了?未算!其實,我在等澳門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