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魅影何處去?

The_Phantom_of_the_Opera_title_card

1995年,《歌聲魅影》香港首演,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引發了「香港沒有足夠場地容許長檔期演出」的討論。間接成為西九的濫殤(更確切的原因是香港旅遊協會1996年的報告建議成立新表演場地,到1998年施政報告由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西九的構思)。

2006年,《歌聲魅影》再度於香港文化中心公演,時任特首曾蔭權決定將經已討論了八年的西九文娛藝術區推倒重來,成了今天的西九文化區。

2015年,《歌聲魅影》香港首演20年後三度重演,地點變成亞洲國際博覽館,似乎印證了香港繼續沒有足夠場地容許長檔期演出(是次《歌聲魅影》演期達一個月共四十四場--而博覽館不見得是供音樂劇演出的最佳場地)。而所謂西九文化區,仍然是一片工地,正在興建的表演場地只有戲曲中心。

下次魅影重臨,會否落單西九?只是今日西九,確實只是魅影。

*     *     *

早就約定了今天接受明珠台《Money Magazine》節目訪問,從小型音樂團體的角度看西九文化區一拖再拖的問題,豈料昨天西九文化區行政總監連納智突然宣佈請辭,讓訪問既添了幾條問題,也多了幾分諷刺。

坦白說,西九從來是為了解決正規表演場地緊張而生,由誕生背境已可得知。從1998年至今,香港新落成的表演場地*仍然未能滿足香港文藝界--新場地確實陸續落成,但要麼是位處偏遠地區的票房毒藥(元朗、柴灣),要麼是設備「古怪」卻又價格高昂(只得空殼且音效奇差的演藝劇院),不難理解中小藝團仍然爭相租用既有的康文署場地。這些年來「租場難過抽居屋」的說法有增無減,實際數字是:租用康文署24個主要演藝設施的申請,由2004至05年度的5012宗已增至2013至14年度的14240宗,增幅為184%。租用康文署表演場地的申請平均有七成未獲分配場地,顯示香港的演藝設施一直供不應求。(見民政事務局就興建東九龍文化中心呈交立法會之文件

對我們這些文藝界草根階層來說,西九帶來的希望,就是單純地將那旗艦藝團以及外國巨星請走,騰出更多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荃灣大會堂之類可容許我們藝術上及財政上毋須豪賭的場地檔期,使我們苟延殘存之餘可望有一線生機,繼續成長--終究這個獨立於康文署體系的西九,租金以至租用方法仍是未知之數,也許就算落成了,也落得「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然而等了十幾年,音樂廳與大劇院仍然落成無望(我不會忘記林鄭月娥「比髒話更刺耳」的立法會發言),我甚至猜想,就算施法術讓西九的音樂廳與劇院明天就開幕,供不應求的情況不會得到解決。可是學689話齋,在不能完全解決與不解決之間「存在很大空間」,「有」總好過「沒有」。但現實是原來沒有,從來都沒有。

歸根究底,就是政府在計劃表演場地興建上沒有任何長遠計劃,枉論甚麼使命與願景。何以見得?就從林鄭月娥那番文化界水平追不上西九第三期建成也是枉然的言論已可得知,她代表了政府沒有留意過香港文藝界的需要,一對場地早就供不應求視而不見,二對政府提供合理配套、地點及租金的表演場地對培育文藝界所能發揮的作用及其責任一無所知。

回看西九本身,連續兩任行政總監先後提早請辭,恕我不敢為其真實原因作任何猜度,但一個實際問題是,當管理機構的話事人也不能安心長期效力,如何令人有信心沒能持續保持方向(如有…)的管理機構能夠為我們打造一個出色的文化區?

我們不求政府要甚麼宏大計劃去扶植去支持成長,我們只求一個讓我們可以安心計劃演出的空間,讓我們自由發揮,以票房汰弱留強,於願足以。我們不甘心,是連表演的機會也沒有,一個又一個藝團,一位又一位藝人,慢慢無聲消逝。

*     *     *

位於牛頭角下邨原址的東九龍文化中心據報將於本年初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如能通過可望於2019至20年落成。這個文化中心格局大致上依從典型「港式大會堂」,有一個1200座位的演奏廳及一個550座的劇院,估計將歸入康文署管理。

那末,西九這場大龍鳳所為何事?木宰羊。想來,既然第三期落成的機會渺茫,倒不如留下大片空地,繼續用作大型戶外演出之用。我們這些搞古典音樂的用不著,讓搖滾流行甚至爵士樂行家多一個地標式的演出平台,也是美事。

若是十年後《歌聲魅影》四度重演,也許會在西九第一期1200座的演藝劇場(預計2019年落成)?可是與其靠政府,倒不如等哪位城中鉅富忽發奇想效法卡內基興建一個音樂廳--反正都是發夢!正是「You mustn’t be afraid to dream a little bigger, darling.」

其實,我們曾經有一座「港版卡內基音樂廳」,那叫做利舞臺,1925年落成,1991年改建成商場。


*註:1998年後落成之表演場地一覽
葵青劇院(1999)
元朗劇院(2000)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2000)
亞洲國際博覽館(2005)-專為大型綜藝表演而設
青年廣場(2010)
香港演藝學院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2010)
新界鄉議局大樓(2011)
油麻地戲院(2012)-專為戲曲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