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我非常幸運,一直遇到不少前輩教導與提攜,讓我得以一直成長,不致固步自封。Howard肯定是我其中一位音樂道路上以至人生旅途上重要的導師。
認識Howard完全出於機緣巧合。話說2012年12月想舉辦一場為中大合唱團到外地演出籌款的聖誕音樂會,可是作為籌款音樂會面且檔期不佳(12月1日……),老老實實地演大家耳熟能詳的聖誕歌曲,未免風險太大也誠意不足。就在大家搜枯索腸之際,其中一位理事會成員說:「我從我的親戚的朋友的親戚的朋友的親戚(按:我認我誇張了)認識了一位已來港定居的美國爵士樂大師,我跟他上過一課,真的有料到!不如找他合作?」爵士樂加合唱,不至於破天荒,但香港也算罕見,那就放手一搏,大家討論一下。
我是如此知道了Howard。
第一次見面是在尖沙嘴一家中餐廳,他與事無大小都為他打點一切的太太Ivy一起前來。笑容親切,態度和藹,一位國際級爵士樂大師有此形象倒讓我有點驚奇。然而談話之際,就感受到那慢條斯理的動靜與溫柔的聲線(溫柔得有時我聽不到而得尷尬地請他重覆一遍),其實有著一顆灼熱的心。
談好價碼談好曲目,這個爵士聖誕音樂會就開始像是有生命的不斷進化:開初只是想我們唱一些現成的編曲,由他在鋼琴上以爵士和聲與節奏配上新穎伴奏;然後變成了他替全個音樂會的曲目重新編曲好讓合唱部份也是正宗爵士味;再由一架鋼琴伴奏變成一隊有齊鋼琴、結他、薩克管、低音大提琴與鼓的爵士樂五重奏。
他本來是基督徒,以福音歌手身份出道,其實到現在依然如此(本地福音音樂重要組合鍾氏兄弟一直與Howard緊密合作),但他現在也同時醉心佛教,會打坐冥想(甚至為此創作了一首歌),更不時到泰國學佛。從排練到演出,你總能感到他一派心平氣和(演出前會緊張一點點吧),他總是四處發放正能量,總是身體力行提醒大家要愛音樂,要愛人。
第一次的演出,在檔期與場地重重局限之下居然得以叨光算得上「叫好叫座」,始料不及!更始料不及的,是他在舞台上驚人的爆炸力與他平日我溫文爾雅判若兩人!全個劇院也給他燒起來!指揮大師Carlos Kleiber生前好友曾以「你怎能要求一個台上熱力四射激情澎湃的藝術家在台下像一個鄰家男人般斯文有禮」來表示對他傲慢與放浪的理解,可是Howard卻證明了兩者並無關係。這次音樂會,對我對團員對觀眾來說,都是超乎想像的難忘演出。
之後我們以嘉賓身份參與他的個人演唱會,然後今年我們再次合作一場情歌音樂會,再來十首全新的爵士編曲,今次演出雖說熱情依舊,卻是另一種風情。只可惜今次演出跟去年一樣依舊受擴音問題困擾,是為美中不足。就算今次不惜工本嚴陣以待,結果仍是令人惋惜—-觀眾清楚聽見他的雄渾歌聲,卻無法盡情體會他在合唱編曲上的匠心獨運,特別是今次的編曲他確實留給大量空間給合唱團發揮……然而施展渾身解數後,能夠真切領略到的觀眾幾稀。回想起來,實在是有愧於Howard以及一眾合唱歌手。
一路下來,Howard以他對音樂以至對人的真誠熱愛,提醒我們,我們念茲在茲的,就是愛。謝謝你,Howard,我不會忘記跟你合作的快樂時光,也不會忘記你對我的厚愛與鼓勵。
Howard,你跟我在Facebook約定了啦,從台灣回來之後我請你飲茶!XD